专家视点

  • 链接地址: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645eid=47355sid=219086idate=12_2023-08-31
  • 近百年来上海的考古发掘证实,上海史前文化肇端于最早的马家浜文化,其后经历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的递嬗。作为上海6000年历史的见证,玉文化承载了这座城市的独特记忆,是上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74年,青浦崧泽遗址马家浜文化地层中出土的一件乳白色环形玉玦,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所见上海地区最早的玉器。从马家浜、崧泽、福泉山,一直到广富林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玉文化在史前上海的传播和发展是多元族群与多种文化交融碰撞的产物,玉则成为社会构建信仰与精神认同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认为“玉有五德”,即仁、义、礼、智、信,假如这是玉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同样暗合了这一文化逻辑。首先,礼制的玉文化滋养了上海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自古以来,玉器都是庙堂礼仪中最高等级的象征,也蕴含了儒家推崇的修身文化和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宋明两代出现了两次儒家文化的开新,玉礼器作为礼仪和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复兴。例如,始建于南宋的西林塔出土的双螭纹玉璧,作为礼器玉之代表,是宋代人复兴礼制文化的产物。1952年,青浦重固北庙村元
  • 增强职业教育,兼顾升学与就业是实行至今的“六三三”学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从这个角度思考,面向未来的学制改革,也应打破一味着眼于学段剪切裁搭模式与年限长短之争的局限,为具有多元教育需求的学习者提供灵活、优质的学习选择机会。 学制是教育制度的主体和核心内容,是国家根据教育方针、政策,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学习年限、入学条件等所作的规定,也规约着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关系、学校的设置原则和组织办法。 近年来,关于深化“学制改革”,包括缩短小学年限、改变“六三三制”主导地位,让学制更加灵活多元等提议多次被各界提起。那么,究竟该如何建构面向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学制? 学制改革的探索在过去数十年间从未停止 目前我们大多数城市所沿用的“六三三”学制是中国近现代学制中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回望这一学制的变革演进历程,对于推进我国学制现代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三三学制源于“壬戌学制”。这一学制于1922年11月1日实施,并非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却正式确立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教育历程。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其中,上海教育家廖世承起了重要作
  • 【导读】为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动开展主题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党建网特别策划“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系列笔谈栏目,约请全国若干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主要研究人员撰写理论解读文章。本期推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刘林文章,以飨读者。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与根本保障,彰显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优势,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主形态的精准表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
  • 2023年暑假期间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继春季《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掀起了新一波的全民诗词高潮。该片讲述安史之乱后,身处乱局之中的高适回忆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高适与李白的关系问题,学界研究相对薄弱,轮廓清晰细节模糊,还存在个别争议,很有必要梳理呈现文学史真相,厘清高适与李白的关系。一、李白与高适的交情。李白与高适在中年以前并无交集,两人首次相见应是在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李白从长安东归鲁地,经洛阳首次结识杜甫,二人一见如故,由于杜甫与高适是老乡兼故交,高适与杜甫一样都是洛阳人,但长期寄居在宋中(今商丘),自称“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一无所成,因此杜甫邀高适与李白相见,三人结伴游梁(今开封)宋(今商丘)。在大梁城(开封),三人游梁园,登吹台,在宋中,三人猎孟诸,登琴台(即单父台,在今山东单县,古属宋中之地),饮酒赋诗,慷慨怀古,盘桓数月。《新唐书·杜甫传》载:“(杜甫)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杜甫的多首诗皆写到这段经历,《赠李白》曰:“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遣怀》曰:“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一重大部署关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是落实这一重大部署的关键环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是指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基础上,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充分发动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各方面力量,建立一体化发展共同体,以共同体的力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强思政课育人成效。具体来说,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包括育人主体共同体、课程建设共同体、资源整合共同体、组织保障共同体。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次座谈会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等作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深化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
  • 现代化是一种文明形态,造就了现代文明。工业化、城市化、民主法治、科学技术等都是现代化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必将使中华文明放射出新的时代光彩。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18世纪60年代以后,英法等国进行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极大发展,人类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从那时起,现代化只能在西方文明中产生、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等观念逐渐流行。许多后发国家纷纷效仿西方,追赶世界现代化浪潮。然而,随着资本野蛮扩张、贫富两极分化、国家治理失能、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西方的“现代性危机”日益凸显。一些后发国家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结果掉进这样或那样的发展“陷阱”。这说明,现代化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不能与自身文化传统完全割裂。实际上,不论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还是韩国、新加坡等20世纪中后期迈入现代化的亚洲国家,其现代文明都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文
  •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的石库门中。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众多实践,无论是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还是秘密状态下的蛰伏,确实主要发生在石库门里弄建筑内。而翻开上海的红色纪念场馆名录,名人故居占据半壁江山,同样意味着上海的红色文化主要依托民用建筑而存在。 但我们可能忽略了,在上海体量庞大的公共建筑脉络中,同样流淌着红色血液。建筑是砖石木的排列组合,但建筑文化并不简单讲述建构的历史。建筑文化依附于特定的物质空间,同时也给物质空间带去新的生命。触摸近代上海公共建筑中的红色往事,能为我们展现一个初心之地上海的真实形象。 塔楼上的那抹红色早在1920年便已酝酿 1917年和1918年,南京路近浙江路和湖北路的北南两面,两栋西式高楼腾空而起。它们是中国最早一批环球百货公司的代表——先施公司和永安公司。自此之后的近20年,南京路西段相继崛起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超大的建筑体量和空间规模、琳琅满目的商品种类以及将娱乐功能归于一身的百货公司大楼横空出世,开启了中国商业空间的全新格局。在百货大楼里开设新式旅馆亦逐渐成为一种风尚。翻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地图和百业指南会发现,上海先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