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锐作家寒木:从文学中窥见自己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2-20浏览次数:24791


 寒木,原名柴健龙,目前就读于滚球体育app最新版商学院。近日,他的新书《马戏团里的猫》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集结了他精心创作的《马戏团里的猫》、《书坟山下》、《烟头》等14篇短篇小说。作品风格各异,但篇篇令人赞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阅读趣味,是90后著作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木寒则枯而寒木不凋

未见到寒木之前,记者猜想,拥有这样一个笔名的作家也许会散发着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气质吧。但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一个始终亲和微笑着、略微腼腆的大三学生,真诚而坦率。

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笔名时,寒木有些无奈,有过不少的候选名但因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后来,寒木效仿莫言、鲁迅等大家取笔名的方式,撷取自己姓氏中的“木”字,加上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警世作用,让世人正视现实,直面人生,便选取了与“心灵鸡汤”截然不同的“寒”。木寒则易枯易朽,而寒木不凋不折。

间隔年,人生需要安静思考

“高中之前,我是不喜欢读书写作的,对小说甚至是一种反感的态度,我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应该是在大一的时候。”

听到这样异于一般作家的写作经历,不禁让人有些讶异。

“因为在09年扭伤了脚并因疏于保护造成了筋膜炎,不得已远离了曾经狂热的球场,这才有时间停下来发呆,无聊到看作文书打发时间,也就是这样才开始冥想、思考人生。这是人生一段难得的空白期,却让我有机会细细咀嚼世间百态。这也是我的文风与目前许多90后作家不同的原因。”

经历决定写作个性,从不为迎合市场而创作。

文学路上的风云诡谲

据寒木透露,写作路上有不少大山傍身,压力如影随形。2012年高考失利,寒木随大流报考了金融专业。

然而,“当我看完一部经典,脑中有无尽的话想要表达,看完一篇金融类论文却毫无见地时,我就知道,在我的专业上我充其量只是一个模仿者,而我想要做的是有建树的创造者。”

迷茫的时候跟着心中所想,总能找到最正确的方向。寒木跟随内心的指引,笃定的将重心转移到写作上,让文学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刚走上文学之路的他虽然爱着却也被苦恼着:对专业的不来电、因初恋而情绪起伏等原因使他无法专注于写作;新生代作家的通病——急功近利,焦躁不安也桎梏着他。这直接阻碍了他的进步。

“读的书不够多,文章就达不到想要的高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寒木满怀感激之情地提起恩师——李刚先生,他在寒木处于瓶颈期时扮演了“启明星”这样一个重要角色,指出寒木输入量不够的问题,并建议他多读、精读经典。寒木谨记“量变引起质变”,不断地阅读中沉淀内心、积蓄力量。

写书人聊写书的那些事

“我就像古旧的清政府,而莫言的文就像西方列强的炮,轰开了我的思想,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文章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

当问到喜欢的作家时,寒木毫不犹豫地表示莫言对他影响极大。寒木提到,他创作的《马戏团里的猫》便是受到莫言《生死疲劳》的启发而写出的,立足于因果循环,以猫的视角揭露人性中的劣根性,结合网络小说精彩之长弥补现实主义作品不易读之短。寒木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洞若观火的思考力,正在努力创造一种思想深刻又普适大众的文风,从迎合大众转向引导大众。

对于如何定位作品面向的人群,寒木希望自己的书能给予涉世不深的读者经验,指引他们正视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世界淡望而不绝望。寒木自信满满:“我希望未来我的书能给10—70岁的人不同的体悟不同的感受,这是我的追求。”

“文学,是人性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从中窥到自己的影子”。这是寒木写在新书上的寄语,希望每个读者也是思考者,且读且想且作为。

 

供稿:宣传部记者团 李恬恬 杨雅然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