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时间如细沙一般存在
在封控的日子里,时间的流逝感觉突然变长了。同样是“足不出户”,有的人读书学习,有的人却是刷视频、发段子。消磨时光的不同方式,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免疫力”,也给我们一个重新思考、审视时间以及沉淀心灵、认识自我的机会。
曾几何时,现代人身处时间之中,却很难做到“与时间为友”。在“都市森林”里,人们或多或少都感受到时间的催促乃至挤压,要么喊着“快点快点,要来不及了”,要么抱怨“你迟到了,我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行色匆匆之间,忙碌的人来不及停下脚步,更无暇欣赏身边的风景。
纵观中外哲学发展史,“时间”一直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关注与研究的兴趣点所在。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康德专门论述过时间,认为时间和空间均属于先验的范畴,是人类思维的先验预设。换言之,时间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人来到世间,没有产生自我经验之前,就已经有了时间。这种先验的预判,无疑在提醒世人要敬畏时间。
海德格尔则将时间与存在关联起来,启示我们时间对于具体的对象来说是有限的,但时间本身无所谓有限或无限。正因为时间之于个体的有限性,才让人们懂得珍惜时间、更好地规划时间。
马克思也关注时间,他把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一劳动在某种意义上展现为一定的劳动时间。由此,如何缩短劳动时间,进而延长个体的自由时间,成为人类走向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借由对时间的思考,马克思还将劳动与人的自由连接起来,进一步展现了时间之于个体的意义。
社会学家进一步关注到个体在时间中不断完成社会化的命题,强调社会学意义上的时间是社会活动的一种表达,认为“时间是社会的,社会也是时间的”。换言之,时间不仅为个体的社会化提供条件,而且促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
今天,由于大城市平时提供的公共服务有了很大进步,以至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我靠自己也能活得很好”。但拉长时间的维度可以发现,人类延续至今更多靠的是团结,是人与人之间在时间中逐步形成的集体的力量。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也对时间有诸多论述。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时间中,经验得以积累,对人生的看法也越来越成熟和丰厚。
时间也成就了孔子的圣人境界。孟子感叹孔子是“圣之时者也”,说的是孔子能随机应变,在不同的时机下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定。孟子认为,相比于伯夷、伊尹和柳下惠等人,孔子才是“集大成者”。可见,时机的灵活运用可谓儒家圣者境界的重要表征。
《中庸》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实际上也可以用“时”来予以展现。所谓“时中”,简单来说就是在“过”与“不及”之间找寻一个合适的“中点”。把握时机,应时而变,是君子人格的内在要求。
综上可见,时间与个体的存在相关,与历史的铺设偕行,是个体走向理想人格状态、不断成就自我的重要路径和推动力。在中西古典哲学的语境下,时间不是阻碍个体、压迫个体的因素,而恰恰是成就自我的重要条件。
反观现代社会,很多人习惯于利用时间去做事,而非尊重时间本身,更不会在尊重的基础上反思时间之于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时间被碾碎,成为片段,个体的精神生命也随之支离;时间仿佛无法成为整体,而变成细沙一般的存在,越想要抓紧,流逝得越快。
17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暴发了一场鼠疫。据说,因为这场瘟疫,有接近8万人失去了生命,占当时伦敦总人口的1/5。剑桥离伦敦不远,当时在那里读书的牛顿不可避免受到波及。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牛顿选择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安心从事科学研究。接下去的一年里,牛顿先是发明了微积分原理,又对光进行了分解实验,还提出了关于万有引力的初步设想。
外在的不确定性,对个人的行动空间产生了限制,但并不会必然荒废个人的时间。对牛顿而言,他的精神世界更是没有受限。相反,他利用这段难得的时光,成就了自我,完成了创举。
同样难得的,还有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的王维。他在《终南别业》中说: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在谈笑间,诗人忘却了回家的时间,因为他不急不慌、宽坦洒落,从而可以不被时间的刻度、分秒的量化所束缚。
无论是牛顿还是王维,都在“忘却时间”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自我与时间融为一体。他们专注于自己所应关注的事,用时间来充实、成就自我。
不过,无论如何与时间融合,个体的生命总是有限的。有一则童话,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的时间都被制作成了一本时间日历。有个小孩盼望快快长大,所以就冒失地把自己的时间卖给了他人。迅速成年后,他开始后悔:时光飞逝,却一无所获。后来,他找回了卖出的时间日历,得以重回儿时。在有限的生命中,既不虚度光阴,也不匆忙度日,也许是一种对待时间的中庸之道。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虽然人会生老病死,但宇宙必须是不朽的、不变的这种观念才能给人以安慰。”这句话既展现了时间有限与无限的张力,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朽与不变的观念,会化解个体对自身时间有限性的恐惧。人,可以通过创造价值走向永恒。
在抗击疫情的“慢节奏”下,我们可以调适性地发呆、安静地读读书,也可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与生活。相信当更多的人能正确对待时间,“与时间为友”,便能更好地成就理想人格、达至君子境界。让生活变得充实而坦荡,便不再是一件难事。
(作者:滚球体育app最新版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青年学术联盟<文科>理事 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