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举办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22-12-08浏览次数:10

12月6日,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与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大学、滚球体育app最新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的十几位专家进行理论研讨和专题交流。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老师、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会员以及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共同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夏斯云教授主持。

王宏舟首先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在当前全市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的重要时期,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和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术研讨会,是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方式和学术契机。今年恰逢上海海洋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校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重要的历史时期,作为一所应用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高校,上海海洋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上有众多自主优势和学科特色,特别是紧紧围绕国家的水产人才、远洋渔业人才以及海洋学科进行综合发展,将起到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将办学特色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底色相结合,上海海洋大学正在加大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发展,本次研讨会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发展和全校的政治素养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极大的支持。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加强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联系,共同推进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敏娟教授围绕“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专题发言。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大系统的时代任务,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来整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系统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需要统筹协调推进。系统观念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好方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和方法、是中华民族的思维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核心内容。要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全局与重点的关系。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上海社科院曹泳鑫研究员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发展与深化研究”进行了专题发言。他表示,时代化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为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时代思想。当今我们讲时代化,不仅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化,而且指世界的新时代变化。中国发展进入现阶段,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时代特征。与过去相比,当今中国的新发展态势和对外开放交流深化程度前所未有,我国的发展成就、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前所未有,中国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新发展理念和胸怀天下的新时代场景。

华东师范大学曹景文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为主要论纲,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志向,也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使中国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而且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它对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树立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榜样,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展现了中国智慧。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大学廖大伟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的分岔与中国共产党的担当(1913—1921)”主题做专题发言。他说,近代以来,中国总体上是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去的,尽管坎坷。如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逻辑,是在以往积累基础上的继续。当然,这个继续不是简单的延续,而是不断地有量和质的变化,越来越呈现中国化时代化特征。“刺宋案”及后来的演化,使得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道路出现分岔,武人强权的乱象与原先的期待背道而驰,人们失望之余开始反思找出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同时各种思潮纷纷出现,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决定走十月革命道路。这条由下而上彻底革命的道路当时适合中国,适合中国现代化,其实当时不仅共产党人,国民党也选择了这条路,结果大相径庭,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分岔之后担当起了领导中国现代化的重任,如今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更是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

滚球体育app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重点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意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寻现代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每一步都面临着意识形态的重大争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卓越证明,也是在众说纷纭的说辞中,在力排各种意识形态偏见或者误解中开创起来的,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识形态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的继续推进,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冲击,方能行稳致远,扬帆远航。

复旦大学高晓林教授围绕“海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发言。她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发展和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与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是对相关重点议题的最权威阐释,为世界贡献了许多重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海外已然掀起对习近平及其思想研究热潮。认为中国各方面研究力量应高度重视对海外研究的再研究,以海外中共学学科建设推动研究的全面展开,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传播的学理支撑,有针对性地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传播中国和平发展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鹏教授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支柱”这一角度进行阐述。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支柱。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揭示了一系列深层规律:坚持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党的领导,坚持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力为人民拥有的统一,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采取扬弃超越的态度。党坚持自我革命,不断彰显先进性引领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重点解决:通过创新发展先进生产力,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通过有效治理保护生产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更新生产力;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解决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使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生产建立起动态对应关系。通过发展先进性、培育国际领导力挫败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围堵,促进全球化和人类世界历史及文明向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

同济大学薛念文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域外视角”为题进行发言。她从域外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域外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观点以及域外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启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全面解读了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下,国外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印象,国外学者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突出成就,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越来越多的讨论,随着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的深入他们肯定性评价得以整体提升。

滚球体育app最新版邵雍教授则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由来与发展”为题,讨论了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对于战后的工业化建设设想以及建国后开展工业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实践。他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从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到孙中山的《建国方略》都失败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就多次论及中国的工业化及现代化问题。新中国一经诞生就把实现现代化提到议事日程上。1960年初,毛泽东第一次完整表述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1979年3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同年12月,邓小平又用“小康之家”来比喻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题目重新回归“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

上海交通大学陈挥教授围绕“深切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阐述,他指出,伟大政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滋养伟大政党。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实践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原点和起始一环,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历程中不断发扬光大,具有丰沛宏阔的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昭示了坚定理想信念的信仰之源,奠定了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激励了坚持英勇斗争的意志之源,诠释了始终忠诚为民的价值之源,是指引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走向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邱杰副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为中心进行发言。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回应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根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成果,遵循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是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展示社会主义高度、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标识新型文明的新道路,它超越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时代局限和困境,诠释了现代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优越和价值,贡献了极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必将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夏斯云副会长进行了学术总结。他表示,圆桌论坛非常有利于学术交流和思想切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概念、一种理念还有许多值得研究讨论的空间,而作为我们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则充满机遇与挑战,应当加强以此为主题的学术研究,共同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的新境界。


(供稿: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  摄影:于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