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拥有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基本完整串联起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创建到诞生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上海城市文化最重要的地标和最鲜明的底色,也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锻造了伟大建党精神。目前,全市已整理公布的红色文化遗产点达1020处,其中保存完好的有440处。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上海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重红色精神阐释
红色文化遗产这一命题带有明显的事件指向、时间指向与意义指向,是特定历史时期内与特定事件相关,蕴含特殊意义的一类遗产。红色文化遗产包含了各种物质及非物质的与特定意义相关的遗产,即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走向新中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遗留的物质及非物质遗存,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过渡的历史见证物。因此,红色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是其意义明确、内涵丰富。不同于长城、故宫等建筑本体,红色文化遗产往往在建筑本体上的特色并不突出,其重要的价值在于丰富的内涵。充分的内涵与价值阐释,正是红色文化遗产得以更好保护传承的前提。
连点成片发挥合力,打造协同发展闭环
目前,上海千余处红色文化遗产点在开发过程中,尚未形成联动,区域性的红色文化特色和主题挖掘不足。因此,需要对于建筑物、构筑物本体保存相对较好的红色文化遗产点,按照区位相近、内涵相通、主题相似的原则,连点成片,根据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区划定准则,按不同的主题进行红色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划定。在设立红色历史风貌区的基础上,在研究单个红色历史风貌区物质形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的同时,注重协调不同地区的整体风貌特色。通过打造红色文化资源链来进行风貌区的整合联动,形成彼此关联、相互带动的红色文化遗产协同发展闭环,发挥红色文化遗产的集群效应。
创新红色产品形态,丰富红色产品供给
上海红色文化遗产大多以抗战遗址纪念馆、名人故居纪念馆、组织机构旧址纪念馆等形式存在,目前的开发利用大多以静态的博物馆式陈列、文字加图片的平面介绍为主,辅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呈现。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愈加发达的今天,各红色文化遗产点应根据自身特点,创新红色产品的载体和形式。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创设新场景来丰富红色文化遗产的体验感;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遗产点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故事,进行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作品创作,从而与当代的审美和价值产生共鸣。
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加强红色文化传播
红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目前,上海红色文化遗产多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式存在。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遗产、赓续红色文化基因,可以通过编制贯通小学、中学、大学的上海红色文化遗产教材,并推动相关课程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设立来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再与红色文化遗产点的参观相结合,实现第一、第二课堂贯通。
同时,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使其在向外传播红色文化时具有显著的优势。上海应做好红色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排头兵,以更具国际性的接受习惯、信息需求设计传播手段和技巧,注重对个体鲜活生命、朴素情感的挖掘,以红色文化遗产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者为滚球体育app最新版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滚球体育app最新版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jkSjOS2eTqs5nBt2auQS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