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刈间文俊来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23-12-06浏览次数:638

12月4日下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一般财团法人日本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理事刈间文俊在滚球体育影视传媒学院,以《跟谁谈恋爱——解读人物形象的“文武分工”》为题,以表象文化论为方法对中日韩三国的影视作品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旨在探询东亚影视文化市场的共性与差异。

刈间文俊教授自上世纪70年代从事中国电影翻译以及后来在东京大学执教以来,在日本的中国电影研究界形成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并以展开中国电影史研究、中国电影放映活动来促进中日电影文化以及中日影人的良性互动与交流。如今在日本亚洲共同体文化交流机构担任理事,致力于将促进两国间文化交流的事业迈向新阶段。《黄土地》《人生》等中国优秀电影,都率先经由刈间教授翻译。他还曾多次参与策划中国电影回顾展,致力于向日本民众介绍中国电影。

刈间教授指出,基于相近的传统文化基础与审美经验,并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东亚区域文化产业的逐渐繁荣,形成了共同的影视文化市场。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电视剧《101次求婚》为例,教授指出这种并非“高富帅”的普通男主,凭借纯粹、真诚之心,以富有冲击力的告白方式,最终打动“女神”,获得爱情硕果的爱情片范式,在东亚国家市场中均足具吸引力。教授以片中最为经典的告白场面为例,将日本原版、韩国版、中韩合拍版以及中国大陆翻拍的电视剧、电影版本中的相同段落进行了对比,并谈及各国在场面调度、情感表达、对白设计、演员表演等方面产生的微妙差异。

为了探求这一差异的形成机制,刈间教授通过追溯中日传统戏曲来阐释影视人物形象的“文武分工”以及在处理“文武”形象时中日韩三国的代表性演员所遭遇的困境。教授幽默地将男性人物形象划分为“专门谈恋爱的男人”和“不会谈恋爱的男人”两种,并指出这一分工模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如中国古典戏曲行当中的小生和武生,日本歌舞伎中的“和事”(wagoto)与“荒事”(aragoto)。具体而言,战争题材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即可对应武生,而偶像剧《流星花园》中的“F4”,均是鲜明的小生角色。不过在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影视文化与媒介环境中,影视人物“文武”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刈间教授通过日本演员三浦友和、中国演员唐国强和韩国演员裴勇俊曾经面临的转型困境和经历进行了说明。从前两位演员的演艺之路可以看出,典型的“小生”角色转型具有一定困难,两位演员经历低谷期到最终成功演绎复杂生动的人物形象,并成为富有人情味的“性格演员”历经挑战。而韩国演员裴勇俊的“武生”尝试,韩国观众可以接受,反而让日本的“韩流迷”与“勇迷”们陷入了混乱。这说明戏曲当中“文武分工”所挟带的文化意识影响至今。

着眼于全球文化市场,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亚影视文化的历史与现况。自1910年代以来,好莱坞便确立了英勇善战的英雄“抱得美人归”的叙事范式。这一模式源自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故事”,从最初“骑士救公主”的经典情节,逐步演化成了现代的“美国式英雄”故事。刈间教授以电影《战狼》为例,探讨了在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下,中国电影创造和树立“文武兼备”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片中,冷锋在危机过后以幽默的方式求爱,并获得了具有中国式家长气质的部队领导的认可,从而产生了可以被归纳于伦理的稳定恋爱关系——可以视为中国影人对于武生“小生化”趋势的独特处理方式。此外,电视剧《都挺好》中女强人姚晨的恋爱对象恰是“小生化”的武生杨祐宁,可见“遇强则强”的处理方式显然更符合时下观众的审美取向。

最后,刈间教授总结了东亚文化圈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文化规律,同时指出影视文化的发展既离不开本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也需一直吸纳新鲜社会元素并借鉴他国优秀成果。在问答环节中,刈间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影视经典爱情模式在当下是否适用、武生小生角色传统与东亚女性地位的历史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真诚地回应。

本次讲座由滚球体育戏剧与影视学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组织举办。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郑炀主持,副院长齐青、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翟莉滢副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陈悦博士、上海恬纸文化编剧陆怡宁校友等兄弟院校和机构的同仁,以及戏剧与影视学科、戏文专业的五十余位同学参与了本场讲座。


(供稿:影视传媒学院  作者:卢雅恬  摄影:赵逸伦、任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