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南京大学文学院孙书磊教授应邀莅临滚球体育,在文科实验楼光启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中国戏剧通史建构的百年转型与重构可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影视传媒学院朱恒夫教授主持,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赵炳翔教授及多名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参加。
孙书磊教授的讲座内容分为“问题的提出”“时限转型”“内容转型”“方法转型”“学理转型”“余论”六个部分,对百年来戏曲通史著作做了鸟瞰和评析,重点关注了研究的转型,并讨论了其重构的可能。
孙书磊教授认为,中国戏剧通史的撰写呈现出逐渐延长研究对象时限的趋势,这反映了撰者渐趋凸显的通史意识,表达了他们对最大限度总结戏剧发展规律的强烈愿望。
多数的戏剧史既研究戏剧文本又研究戏剧体制与声腔,有的戏剧史对剧种、表演也有所涉及,而戏曲的组织与演出经营、戏班与剧场管理、戏剧活动市场规律及运用、戏剧活动的生态等问题则关注较少。由于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成就更多表现在舞台形制和表演技法上,所以后者更为重要。
这些戏剧史著并非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文献考证、文本分析、舞台考察、田野调查等手段各有侧重。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对舞台艺术尤其对田野调研的重视,在中日两国的学者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戏剧是表演的艺术,戏剧的文学、声腔、脚色行当、舞台装扮与舞台美术、戏班组织、剧场管理、市场经营等诸多方面问题,皆是为表演服务的因素。以舞台表演为中心,恰能解决前人戏剧史论对表演因素的割裂性表述。这是把戏剧从文学、声腔、行当等诸多因素拉回艺术本位的基本学理。
伴随着新的传统戏剧史料不断被发现、发掘,在“大戏剧”的观念下充实史料,强化戏剧本土特征的研究,深入探讨本土特征的内外成因,必将是重构中国戏剧通史的重要内容。志、论、史的进一步结合,应是重构戏剧史的重要途径。
最后,孙书磊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戏曲史的书写、戏曲表演的民族化特征、戏曲与话剧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使之成为讲座内容的精彩补充。
朱恒夫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场讲座体现出了孙教授严谨的治学方法,即“宏阔的视野与微观的考察相结合”“文献考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新的视角与缜密的论证相结合”,他的讲座不但给青年学子丰富的知识,还在研究方法上能给我们很多的教益。
(供稿、摄影:影视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