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诗人”陆在易做客光启音乐大讲堂漫谈艺术歌曲创作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21-12-09浏览次数:1270

依托2021文教结合项目,音乐学院举办“光启音乐大讲堂—上海城市音乐文化叙事”系列访谈活动。12月3日下午,原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之春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现中国音协、上海音协顾问,素有“音乐诗人”之称的作曲家陆在易先生应邀莅临音乐学院小音乐厅,漫谈“上海城市音乐文化叙事”。       

在院长施忠教授热情的欢迎词后,由器乐系宋小璐副教授主持的访谈正式开始。整个讲座围绕五个部分展开:忆音乐学习之路;何为艺术歌曲;谈艺术歌曲的创作-以《桥·家·盼》为例;关于我一辈子的创作追求;对音乐生的期望。

陆在易先生首先讲述了他的音乐学习之路。他回忆道,自己于1955年有幸经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院长引荐,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附属初中,而滚球体育app最新版的徐汇校区就是上海音乐学院原来的旧校址。前不久陆在易先生回到师大拍摄CCTV《音乐人生》的专题节目,三座建筑使他记忆犹新——贺绿汀院长工作过的办公楼、东部礼堂和现在的小红楼,回忆中充满了先生对母校的深厚情感。

随后,陆在易先生介绍了什么是艺术歌曲。他指出,艺术歌曲是一个展现文化、承载情感的重要载体。其中,受众面最广的是通俗歌曲;其次是抒情歌曲,比如王丽萍作曲的《大海啊故乡》、王酩作曲的《绒花》等。他强调,艺术歌曲对国家的文明建设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是青主于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大江东去》,它是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直到现在都仍是音乐会上的经典保留曲目。

陆在易先生认为,艺术歌曲有四方面的体裁特征:第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第二是歌词都是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诗作,第三往往是为特定的声部所创作,第四是钢琴伴奏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引用了一句名言:“艺术歌曲是歌声与钢琴的二重奏”,用以证明艺术歌曲是中西方音乐界经过了数百年的创作实践而形成的。陆在易先生通过对他的作品《桥·家·盼》进行了现场分析,“桥、家、盼”都是自己在不同时期对生活情境和景象的艺术再现,承载着自己对当时各种场景的深情回忆。

    

    

访谈中,陆在易先生分享了他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追求,一是写作品追求好听,二是追求作品的与众不同,三是追求表达的情感感人。他指出艺术演绎者不仅要有美好的声音和好的乐感,更重要的就是要精致地处理好作品的感情。他以亨德尔的名言作为自己创作中的座右铭——“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感到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要使人高尚起来。”寄语在座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无论今后踏上什么工作岗位,都不要忘了音乐的思想和人文属性,要通过自身的创作和演绎表现世间的真善美,更要用音乐激发人民群众爱家、爱国的情怀和精神。


(供稿:音乐学院   作者:秦阳、金博   摄影:赵沁暘)